众所周知,移动电话芯片通常被称为SoC,因为在移动电话芯片中不仅有CPU,还有GPU、npu、DSP、ISP等,只有计算机芯片才被称为CPU。
因此,在谈到CPU时,我们通常指的是计算机芯片。目前,国内CPU主要指龙核、超级核、神威、飞腾、海光等计算机用芯片,而不是华为麒麟。
然而,与英特尔(Intel)和安德(AMD)的CPU相比,国内CPU确实落后得太远了。龙芯最新的CPU是龙芯3a4000≤3b4000,与英特尔相比,至少落后5年。
最新的兆字节芯片是kx-6000,采用16nm技术,与最新的英特尔芯片相比,性能至少落后了5年,而海光桌面CPU(飞行桌面CPU)实际上也是类似的。
因此,问题是,国内CPU是因为进程太落后,还是因为设计太差,导致性能差异如此之大,无法与英特尔竞争?
事实上,技术落后是一个方面,例如,现在的AMD是7nm,英特尔也有10nm,但是英特尔还在磨14nm,国内CPU还在28nm,16nm,确实有点落后。
但相对而言,设计上的水平差距是最大的问题。例如,14纳米的16兆字节和英特尔实际上在工艺上并没有太大的不同,但性能相差太大。同时,龙芯的28nm芯片与智能28nm的芯片相比,也太不一样了。
因此,实际差距的根源仍在设计层面,如物理设计水平、建筑设计水平等,导致国内CPU主频偏低,性能较差。
例如,你可以看到,在英特尔推出核心架构和即时架构之后,双方的过程是一样的,但在这段时间里,英特尔打败了安德的程度有多大?但当英特尔推出了Rryzen架构时,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,可以看出,一个好的设计架构真的太重要了。
因此,国内CPU之间真正的差距仍然是在设计上,而不是在过程中。毕竟,现在的工艺制造,我们可以找到台积电等合同,但设计找不到合同。